渤海船舶学院与中船重工共建实训基地,携手培养500名船舶行业精英
近日,渤海船舶学院与中船重工集团签署合作协议,共同建设实训基地,并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项目。该项目计划培养500名具备高技能、高素质的船舶行业人才,为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
渤海船舶学院作为我国船舶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,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船舶工程技术人才。此次与中船重工集团共建实训基地,旨在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,满足我国船舶工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。
实训基地位于渤海船舶学院校内,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,设有船舶工程、船舶动力、船舶电气等实训室。基地配备了先进的船舶工程设备、船舶动力设备、船舶电气设备等,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训环境。
据了解,此次订单式人才培养项目将采用“2+1”的培养模式,即学生在渤海船舶学院学习两年理论知识,然后在实训基地进行一年的实践操作。通过这种模式,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掌握船舶工程、船舶动力、船舶电气等方面的专业技能,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。
中船重工集团作为我国船舶工业的龙头企业,拥有丰富的船舶制造经验和先进的技术设备。此次与渤海船舶学院共建实训基地,旨在通过校企合作,将企业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引入教学,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。
在实训基地,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到中船重工集团的实际项目中,了解船舶制造的全过程,掌握船舶设计、建造、维修等关键技术。同时,实训基地还将邀请企业专家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,分享船舶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。
为了确保订单式人才培养项目的顺利进行,渤海船舶学院和中船重工集团将共同成立项目管理委员会,负责项目的整体规划、实施和监督。此外,双方还将建立信息共享机制,及时沟通项目进展,确保人才培养质量。
此次合作项目的实施,将为我国船舶行业培养一批具备高技能、高素质的船舶工程人才,有助于提高我国船舶工业的整体竞争力。同时,这也标志着校企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,为我国船舶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。
总之,渤海船舶学院与中船重工共建实训基地,订单培养500人,是我国船舶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创新。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,相信这些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,为我国船舶工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- • 义县蒙古族祭敖包仪式惊艳全球,BBC报道国际网友云献哈达
- • 东北区域医疗中心落户锦州,三甲医院数量达8家,医疗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
- • 东北最大船舶供油港保税燃料油加注量突破200万吨,展现强劲发展势头
- • 探寻历史足迹:“锦州先生”李锴书院遗址复原开放,传承文化瑰宝
- • 锦州企业勇攀高峰,承建沙特石化项目合同额突破60亿元
- • RCEP经贸合作中心落户我国,关税减免超12亿元,助力区域经济发展
- • “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签约30个项目,助力我国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”
- • 大凌河生态廊道全线贯通,15公里亲水步道为市民添绿增彩
- • 锦州湾蓝色金融改革试验区获批,首发海洋碳汇贷引领绿色发展新篇章
- • 关东学派创始人刘春烺手札捐赠,揭开晚清改革思想神秘面纱
- • 奉国寺元代壁画修复,惊现锦州工匠落款,千年古刹再焕生机
- • 《奉国寺大雄殿壁画数字化复原,全球观众可在线鉴赏千年艺术瑰宝》
- • 锦州站前广场改造竣工,开启高铁公交地铁零换乘新时代
- • 明代状元张升殿试答卷全息投影展:穿越时空,再现科举盛况
- • 首批“教育家型校长”培养工程30人名单揭晓,引领教育新风尚
- • 锦州苹果主题公园盛大开园,百种苹果树等你来认养
- • 广济寺古塔修缮完工,千年辽塔首展地宫文物,历史瑰宝重现人间
- • 义县蒙古族“结安达”仪式进校园,学生歃血为盟引教育争议
- • 跨境人民币结算额年增300%,助力外贸企业突破千家大关
- • 校园电影节盛大开幕,学生微电影正式登陆院线
- • 锦州港携手俄罗斯东方港,共筑“冰上丝绸之路”,北极航线正式开通
- • 北镇满绣工坊:让绣娘们在家门口实现“带娃赚钱两不误”
- • 辽宁锦州:非遗大集唤醒辽西走廊的文明心跳
- • 锦州智慧养老平台正式上线,独居老人监测实现全覆盖
- • 凌河区百年酱园扩建遭遇抵制:文保与发展的冲突再起波澜
- • 锦州湾综保区封关运行首日,进出口额突破亿美元创历史新高
- • 义县寒富苹果征服新加坡,总理夫人直播削皮展现国货魅力
- • 古塔区烧烤师傅赴德国授艺,柏林街头飘起锦州烟火
- • 黑山二人转巡演车改太阳能,下乡演出实现零排放
- • 黄显声将军狱中绝笔信首展,字迹力透纸背,唤起民族英雄的英勇事迹
- • 全国导游大赛锦州选手独占鳌头,包揽前三甲荣耀!
- • “亚洲女飞人”李雪梅助力锦州母校,设立短跑奖学金激励后辈
- • 黑山花生酱风靡澳洲超市,健身博主纷纷力荐!
- • 笔架山启用无人机观光系统,空中俯瞰天桥奇观,开启旅游新体验
- • 新能源汽车换电站实现县域全覆盖,淘汰燃油公交100%:绿色出行新时代的开启
- • 锦州荣膺“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”称号,谱写新时代社会治理新篇章
- • 北镇杀年猪直播引百万围观,城里人众筹“云养黑土猪”成新潮流
- • 农村户用光伏覆盖率突破60%,年发电收益达2亿元,绿色能源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教育扶贫基金助力困难学子,年投入2000万,资助1.2万人圆梦未来
- • 东北博士后工作站数量跃居全国第二,年转化专利千项助力科技创新
- • “汉字激光照排之父”王选锦州亲属捐赠早期研发设备,传承科技遗产
- • 凌海盐碱地改良种出高产海水稻:绿色农业的破晓之光
- •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,全国示范项目展现绿色转型新路径
- • 北镇回族经字幡送葬仪轨:百年家族手抄古兰经展出的文化传承
- • 渤海大学研发海藻基生物塑料,助力环保产业实现30万吨/年替代传统塑料
- • 民国女教育家张默君创办锦州女校章程原件回归:历史记忆的珍贵见证
- • 渤海大学研发海藻基可降解材料,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
- • 北镇葡萄架下建光伏,农光互补助力千户增收
- • 锦州农村旅游迎来丰收年:接待量突破500万人次,收入超30亿
- • 凌海渔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,户均分红3万元,共富之路越走越宽广
- • 义县全羊宴师傅下乡授艺,牧民变身民宿老板年入50万
- • 凌河区回民烧麦:丝路客商的传承,DNA检测揭示西域血统之谜
- • 东北振兴专项基金注资百亿,助力锦州产业升级腾飞
- • 我国商业航天发射工位规划获批,海上发射平台建设进入新阶段
- • 锦州辽塔地宫揭秘:北宋定窑瓷器与佛骨舍利的千年之谜
- • 锦州农机共享平台正式上线,助力农民节省购机成本70%
- • 古塔历史文化街区焕新颜,民国风貌重现,客流激增3倍
- • 凌海虾油小菜非遗工坊揭牌,AI复刻光绪年间风味传承创新
- • 民国教育家张默君创办女校章程入藏国家博物馆:传承百年教育精神
- • 智慧商圈大数据平台上线,助力商家转化率提升50%
- • 锦州满族剪纸惊艳米兰,非遗服饰跨界合作绽放世界舞台
- • 义县蒙古族“结安达”仪式进校园:学生歃血为盟引发教育争议
- • “锦州名人基因库”:助力历史文化研究的新引擎
- • 钛金属3D打印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:中国制造迈向新高度
- • 锦州湾海蚀地貌研学基地开放:探索潮汐侵蚀奥秘,开启科普教育新篇章
- • 北镇葡萄冷链物流中心盛大启用,48小时直达北上广,助力产业升级
- • 自动驾驶新篇章:百度无人车试运营,测试道路全面开放
- • 锦州数据交易所年交易额突破20亿元,助力区域数字经济腾飞
- • 锦州话语音库上线,AI模拟“老呔儿”带你领略地道歇后语魅力
- • “绿色行动,创意无限——‘带走一袋垃圾换文创礼品’活动正式启动”
- • 氢能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年产能突破,可供万辆重卡使用
- • 东北首个零碳化工园区在锦州启动建设,绿色转型迈出坚实步伐




